资讯活动
中外专家:从世界中国学研究中汲取文明互鉴的力量 2024-01-17

On November 24th, the opening ceremony of the World Sinology Conference Shanghai Forum was held at the Shanghai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Center. Photo by Xing Mengchen from Xinhua News Agency.

The impressive full-color high-definition edition of "The Dunhuang Manuscripts in the National Library of France" was displayed at the World Sinology Conference Shanghai Forum. Many Chinese and foreign experts passed by the "World Sinology Publication Exhibition Area" and paid attention to this collection of important overseas Dunhuang studies literature published by Shanghai Ancient Books Publishing House in 2023.

The World Sinology Conference Shanghai Forum, held on the 24th in Shanghai, attracted more than 400 experts, scholars, and relevant representatives from nearly 60 countries and regions. The forum's theme was "Chinese Civilization and the Chinese Path in a Global Context," and "Dunhuang Studies" became one of the buzzwords at the conference.

The vast majority of experts who mentioned Dunhuang and Dunhuang studies also emphasized the exchange and mutual learning of civilizations. They believe that we can draw strength from the study of Sinology in the world in terms of inter-civilizational exchange and mutual learning.

剑桥大学亚洲和中东研究学院教授高亦睿在主论坛演讲中,将敦煌学比作一面照妆镜,映照出历史上敦煌文化的多元性,并同时照亮着当今国际学术合作交流的丰富多彩。

他指出,敦煌的写本和绘画为研究者提供了极为珍贵的资料,可以让人们了解当时丝绸之路上的复杂多元社会状况。敦煌学也是一个**好的平台,可以扩展对中国学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11月24日,论坛嘉宾在聆听演讲。新华社记者 辛梦晨 摄

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名誉会长、首都师范大学教授郝春文在分论坛发言中表示:“辉煌灿烂的古代敦煌文化是中华文明在同其他文明交流、融合中发展并形成的,也是全人类的文化遗产,欢迎世界各国学者一起研究探讨。”

专家认为,世界中国学研究包括敦煌学在内的研究对象就包含了中华文明在同世界其他文明互通有无时的各类文物、文献以及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进而为中华文明赋予了深厚的底蕴,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中国学是历史中国之学,同时也是当代中国之学。中外专家从“经世致用”的角度出发,探索世界中国学研究的重要性,尤其是对于促进不同文明之间交流互鉴具有启示意义。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曾多次参与沪上的世界中国学研讨活动,他在本次论坛上表示:“如今的中国,不仅具有传统性,更有着现代性。”

11月24日,论坛嘉宾在聆听演讲。新华社记者 辛梦晨 摄

当前,世界正处于动荡变革期,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不断抬头,局部冲突和动荡频繁发生。张维为指出,在这一大背景下,更应该理解中国所倡导的“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其中蕴含着中国古代先贤的智慧,“集思广益”和“合则兴”的理念得以发扬光大,同时体现了当代中国坚持倡导文明交流互鉴的现实意义。

2023年早些时候,全球文明倡议提出,中国通过一系列实际行动积极践行。西班牙知华讲堂副主席维克托·科尔蒂索认为,只有各种文明平等对话交流,才能找到应对人类社会所面临多种风险挑战的道路。

高亦睿教授和牛津大学雷切尔·墨菲教授都认为,“文明的平等对话和更客观的文明史研究,要避免单一语种偏好和单向度的思维”。

他们认为,过去西方的中国学研究以英语为主,而未来的中国学研究应当是面向世界的多语种研究,不仅基于英语或汉语,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在不同国家、不同语种中壮大世界中国学。

“文明交流互鉴可以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进步之力。世界中国学研究已形成一个知识库和样本库,它与其他国别学研究一起能为人类提供鉴往知来的本领和力量。”上海交通大学教授薛可表示。该校也是“敦煌文化守望者”全球志愿者特派计划的主要发起方和长期实践者。

新华社记者许晓青、杨恺、潘旭

推荐

外交部:中方有关主张维护半岛和平稳定 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半岛问题

2024-02-03

南部战区组织海空兵力位南海海域进行例行巡航_1

2024-01-30

理响中国·人民至上@中国式现代化宜居宜业 杭州乘数”而上

2024-01-30

向高”而攀

2024-02-19